介紹:
“昌平蘋果”系指產于北京市昌平區的蘋果。由于優越的自然條件,昌平蘋果含糖量高,著色快,營養豐富。昌平自古以來就有蘋果“福地”的美譽。早在清代,乾隆皇帝就留下了“北過清河橋,遙見天壽山。勝朝十三陵,錯落兆其間。太行龍脈西南來,金堂玉戶中天開,左環右拱誠佳域,千峰后護高崔巍”的溢美之詞。
1栽培歷史
昌平盛產蘋果,最早歷史記載在明代《群芳譜》中,“蘋果,出北地,燕趙者尤佳。”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交匯于昌平北部,形成綿延百里的“山前暖帶”,溫榆河發源其陽,白河橫穿其陰,潤澤著山腳下的富饒土地。這條“暖帶”東起上苑,西至南口。朝向正南正北、走向正東正西,整齊如同刀切,經大自然神奇點化,賦予了蘋果生長一片舒適優越的“風水寶地”。
昌平是全國最早引種紅富士蘋果的地區之一。1980年4月,昌平正式從日本成功引進了紅富士原株,定植于西山口果園,后移植于崔村鎮大辛峰果園。隨后,昌平區果樹科技人員對引進的紅富士蘋果進行了大量試驗、觀察、培育工作,成功選育出適宜北京地區栽培的富士優系品種。昌平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紅富士蘋果經驗和底蘊。
2自然條件
昌平有優越的光、溫資源。年平均光照達2764.7小時,充足的光照不但有利于果皮著色,更催化了果實內淀粉轉化為糖分、生成維生素等化學過程。暖帶南端,京密引水渠自東向西緩緩流過,把山區、平原有機相隔,如同一臺天然“空調”般有機調節著地區小氣候。年平均溫度12.1℃,年溫量指數106,其中果實發育期平均溫度達23.9℃,無霜期在200天以上,使蘋果獲得了充足的生長時間;每年9月底10月初蘋果成熟期,晝夜溫差達到9-12℃,蘋果含糖量高,著色快;年平均降水量542.9mm,既滿足了蘋果生長所需,又避免了因雨量過大導致的果樹病害。此外,據北京市農科院測定,該果園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達到2.08%,有效磷、鉀、鐵、鋅、硼元素含量分別高出普通土壤的2-12倍。這些微量元素隨著蘋果生長轉化成利于人體吸收的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使昌平富士蘋果不但美味而且營養。
3保護范圍
昌平蘋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關于申請界定昌平蘋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域范圍的函》(昌政函(2006)57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北京市昌平區南邵鎮、崔村鎮、流村鎮、興壽鎮、南口鎮、馬池口鎮、陽坊鎮、百善鎮、長陵鎮、十三陵鎮、沙河鎮、城南鎮等12個鎮、街道所轄行政區域。
4技術規程
品種
富士優系、王林、桑沙。
立地條件
保護范圍內海拔40至100m的山前暖帶,土壤為壤土或沙壤土,土層厚度≥100cm, pH值6.5至7.8,有機質含量≥1.2%。
栽培管理
1、苗木培育:采用八棱海棠作砧木或以八棱海棠作基砧,SH系為中間砧,從優良母株上采取健壯枝條作接穗,通過嫁接方法繁殖苗木。
2、果園建立:3月下旬栽植,喬砧栽植密度≤666株/公頃,矮化中間砧栽植密度≤1250株/公頃,授粉品種所占比例≥20%。
3、土壤管理:采用人工生草和有機物覆蓋等方法改良土壤;基肥以生物有機肥和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每公頃施用量≥30t。
4、整形修剪:樹體結構采用自由紡錘形和延遲開心形,幼樹冬季與夏季修剪相結合,培養樹體結構;成年樹因樹修剪,調節枝類組成,確保樹體通風透光,總枝量≤90萬條/公頃。
5、人工輔助授粉:在花期中心花開放50%左右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6、花果管理:
(1)疏花疏果:花期疏除四朵花以下的花序,花后選留中心果,疏除邊花果、小果和病蟲果。
(2)定果套袋:盛花后兩周定果,選留果形端正的大果,疏除偏斜形果和病蟲果;留果量:富士系和王林品種≤180000果/公頃,產量≤45t/公頃;桑沙品種≤195000果/公頃,產量≤39t/公頃;盛花后45天開始套袋,3周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