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雜是指去除骨、肉以外的其他部位,主要包括羊頭、蹄、心肝、腸肺以及羊血。羊雜是我國西北地區常見的傳統風味小吃,做法有很多種,可炒、燜、做湯等。羊雜常見的烹飪方式是做成湯,將羊內臟反復洗凈,去除雜物,在鍋中放入各種調料煮熟即可。
羊雜是什么部位

羊雜是指羊的血、腸、心、肝、肚、頭、肺、尾、蹄等,即羊的內臟。羊雜碎是西北人常吃的一種早餐,羊雜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C、煙酸、肝素等多種營養素,即可果腹充肌,又可為人們逐寒御冷。
羊雜割是用羊骨熬湯,將羊雜羊雜碎切成小片放湯內煮熟,加佐料制作而成的,味鮮美,濃香,熱量高,營養豐富,非常適合在冬季寒涼之時吃。
烹飪羊雜的時候,不建議放醋。因為醋中含蛋白質、糖、維生素、醋酸及多種有機酸,性溫,宜與寒性食物搭配,與熱性的羊肉不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