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筍,又稱閩筍、明筍干,也是筍的一種,是新鮮的筍經過加工而成的。明筍主要是用清明前后的筍,經過煮、曬、烤等五個步驟制成的筍干。而竹筍則是竹的幼芽,未經人工后期加工的鮮筍。明筍需要用水泡發后進行烹飪,而竹筍可直接進行烹飪。
明筍和竹筍區別

制作明筍的時間較長,一般要歷時五個月,分挖筍、煮筍、漂筍、落榨、晾曬烤干這五個步驟才能完成。明筍對筍的要求較高,只能選擇清明前后的筍才可以,而竹筍卻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在清明前后,上山去采挖筍。挖回來的筍要及時去殼清理干凈,進行燉煮。將鍋內的熟筍取出,用流動的清水進行漂洗。把煮熟晾干后的春筍,放入特制的明筍土榨內,用千斤頂壓緊,每隔十天壓榨一次,直到筍內的漿水流干。等到天氣炎熱了,將筍干放在太陽下烤曬六至七天后,即可收好保存。
明筍的味道鮮美肉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其中所含的纖維素,對于促進代謝有好處,尤其是對于食欲不振、上火便秘等情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明筍的食用方法較之竹筍來說,更顯得繁瑣,再食用前,需要將明筍用水泡發,用清水漂洗后才能進行烹飪。而竹筍則少了這個步驟,只需將竹筍炒制之前,用水焯一下去除澀味,即可進行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