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是北京市唯一的磨盤柿生產專業鎮。張坊磨盤柿以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最佳而享譽全國。
張坊鎮的“磨盤柿”,以果實個頭大,呈色上乘,中間有一道凹環,形狀似“磨盤”而得名。“磨盤柿”歷史悠久,相傳,明代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9年)房山就有柿樹栽培。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年)編修的《房山縣志》記載“柿為本鏡出產之大宗,西北河套溝,西南張坊溝,無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數,其大如拳,其甘如蜜”。被朱棣皇帝封為御用貢品。
房山磨盤柿產于北京市房山區,是業界公認的最優良澀柿品種。據考證,早在明朝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9)房山區就有栽培磨盤柿。其因果實縊痕明顯,位于果腰,將果肉分成上下兩部分,形似磨盤而得名。房山磨盤柿個兒大、色艷、皮薄、汁多,富含人體必須的7種氨基酸、大量維生素、胡蘿卜素、礦物質和黃酮等。2006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房山磨盤柿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磨盤柿”果色艷麗,果色為橘黃色,果味甘甜,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贊美,曾有“色勝金依,甘逾玉液”之美譽。詩人張仲殊《詠柿》中贊美“味過華林芳蒂,色謙陽井沉朱,輕勻降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據檢測,百克鮮果含蛋白質0.7克、是蘋果的3.5倍、梨的7倍;含維生素A0.16毫克、是蘋果的2倍、梨的16倍;含維生素C4.16毫克、是蘋果的3倍、梨的5倍;維生素PP0.2毫克。此外還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鐵、鈣、磷、鉀等礦物質和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能對人體產生較高的熱量,提供多種營養。 “磨盤柿”果味獨特,口感甘醇,不僅食之味美,而且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早在公元六世紀陶宏景的《名醫別錄》中就有“柿果味甘澀,微寒,無毒,能清濕熱,潤肺,化痰止咳的記載、明代大王象晉在《群芳譜》中著有“柿霜既柿餅所出霜也,乃柿中精華。能治療肺熱咳,咽干喉疼,口舌生瘡,吐血咳血等癥。
“磨盤柿”可鮮食,也可凍食,鮮食即白露節后將柿果放入干凈容器中,分層碼好,用不超過30度的溫水浸泡一周后去掉澀味便可食用,(每天更換兩三次水,上下翻動一次),甜脆可口,美不勝美,俗稱“漤柿子”。凍食即霜降節后,將摘下的柿果自然軟熟或自然冷凍后化開食用味道更佳,其果肉脆軟甘甜,汁清如瓊漿玉液,回味悠長。特別是農歷的八月十五正是磨盤柿成熟季節,一家人圍座在一起擺上晶瑩剔透,美似明月的磨盤柿坐在庭院中以柿賞月,看月色如水,贊美好生活,分享大自然賜予的美食佳品,象征著一家人的日子圓圓滿滿,紅紅火火,柿柿(事)如意。
1品質特征
房山磨盤柿比其它郊區縣發芽早、采收晚,生育期長,含糖量高,硬度大,貯運性強,從而表現出該地區所獨有的優良品質。其平均單果重為250克,最大單果重約600克,色澤鮮艷,果形端正,果面光潔、缺陷少,符合優質外觀等級標準。
2產地環境
北京市房山區與昌平、平谷等北京郊區縣相比,位置靠南,高差大,升溫早、升溫快,熱量分布充足。房山山前暖區的年均氣溫為12.1℃,≥0℃的年積溫為4880℃,年日照時數2300~2600小時,無霜期185~200天,是京郊熱量分布最多的地區,自然條件特別適宜柿樹生長發育。
房山區磨盤柿多生長在集流區,背風向陽,年平均降雨量655毫米,土壤為富含石灰質的深厚褐土層,持水能力強,極其適合磨盤柿生長。
3營養成分
房山磨盤柿果色艷麗,果色為橘黃色,果味甘甜,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贊美,曾有“色勝金依,甘逾玉液”之美譽。詩人張仲殊《詠柿》中贊美“味過華林芳蒂,色謙陽井沉朱,輕勻降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據檢測,百克鮮果含蛋白質0.7克、是蘋果的3.5倍、梨的7倍;含維生素A0.16毫克、是蘋果的2倍、梨的16倍;含維生素C4.16毫克、是蘋果的3倍、梨的5倍;維生素PP0.2毫克。此外還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鐵、鈣、磷、鉀等礦物質和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能對人體產生較高的熱量,提供多種營養。